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正所谓“人才兴则发展兴事业兴”, 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事业发展的不竭之源,队伍培养是制度和单位发展的核心要素。与其他行政事业单位相比,住房公积金管理因具有资金体量大、使用业务多、服务群体广、群众诉求集中等特点,其专业度、复杂性和风险性更强,这对从业人员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从业人员素质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住房公积金行业管理的一个永恒课题,需要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构建人员素质提升的五大核心体系,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一、培训体系
培训体系是基础。住房公积金行业要基于行业特点,建立一套全面完整的培训体系。一是建议构建从上到下的部省市三级培训体系,多层次、多主体,侧重于不同的培训对象。如住建部的培训对象主要是省级住房公积金监督管理处和地方中心的主要负责人,省级培训侧重于地方中心的负责人及中层骨干,而市级层面的培训主要是满足基层干部职工的需求。二是建议开展住房公积金管理人员的资格认定工作,探索建立培训成果认定机制。依托住房公积金职业能力标准,建立开放、包容的住房公积金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认证体系,形成更全面的职业资格培训体系,使之成为住房公积金行业从业人员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探索基于职业生涯全周期的职业能力提升。按照不同年龄(青、中、老)段的培训需求予以针对性的培训,缺什么补什么,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构建丰富多样的师资体系,涵盖外部学者、行业领导、内部专家等三种不同类型,充分发挥在各自领域的培训特长,让培训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深度,还有知识的广度。
二、薪酬体系
薪酬体系是重点。薪酬机制的建设,是确保培训效果,落实管理制度,体现考核结果的重要机制和重点工作,也是人员素质提升、住房公积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源泉。这里的薪酬,主要是指绩效工资(含参公管理单位的津补贴)和绩效奖金(地方政府的年度考核奖金)应严格依照工作业绩、绩效考核制定分配方案。只有这样,干部职工才会主动学习和参与培训,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和实施考核评价评比。进行考核分配的薪酬部分应有适度适当的差距,防止“不疼不痒”和“死海效应”。建议分配差距标准达到内部参与分配人员的基尼系数0.3~0.4的相对合理区间,同时也要防止分配标准高于基尼系数0.6而可能出现的单位内部不是“斗志”而是“内斗”的问题。一定程度的不均,能激发斗志;过于不均,则有可能打击斗志。
三、晋升体系
晋升体系是核心。干部职工的提拔使用是一个地方、一个单位最重要的政治制度的落实和体现,组织选人用人是最能凝心聚力的工作和感召。这里的晋升,不但包括职务职级的提拔,还包括专业职称的聘用。人员的晋升,是从业人员提升自身素质的机制建设和最大的内在动力。只有让人感觉到事业有奔头,才会对照目标提升自己,才会积极主动参与培训和不断学习,争取考核出成绩有业绩。晋升体系的完善,建议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内部的职务晋升体系,要聘任制、任期制,不要终身制。让从业人员有危机感,时刻有“能上能下”的思想准备,消灭在岗位上“躺平”、“划水”的可能性。二是要建立住房公积金从业人员的职称晋升体系,评聘分离,考核聘用。积极发挥职称评定在人员素质提升上的作用,引导从业人员逐步提升住房公积金专业素养。三是要完善人才交流机制,内部推荐使用与外派挂职锻炼两条腿走路,充分利用行政事业单位大平台,通过上派下挂、横向交流等多种形式,锤炼职工队伍,打造复合型管理队伍。
四、考核体系
考核体系是关键。要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的作用,通过考核来发现高素质人才,通过考核形成比学赶超的局面,充分调动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让高素质人员脱颖而出,从而吸引和聚集更多优秀人才,为行业发展提供中坚力量。一是建议实施全岗位的考核模式,改变当前只考核基层岗位的现状,将中层、高层全部纳入考核范围,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二是发挥考核导向作用,一切为了客户满意。树立“中心领导服务所有部门和工作人员,机关科室服务基层网点,基层网点服务缴存客户”的服务意识,将其贯穿于业务和服务考核的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三是确保考核成果实施利用,要及时兑现考核结果。平常考核平常兑现,月季考核月季兑现,年度考核年度兑现,形成考核兑现常态化。四是要与时俱进调整考核标准、考核内容,充分保证考核的目标、过程、结果一致,充分保证考核公正、公平、公开。
五、文化体系
文化体系是归属。职业文化建设是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优秀的单位必然有好的单位文化,一个充满朝气的职业肯定有好的价值取向。全省住房公积金行业和住房公积金人一定要确定和培育共同的、成为单位基因文化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形成大家的信仰和追求。有了公积金人自己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就能决定我们往哪个方向发展,所有的决策行为、规章制度、工作流程都是在“使命、愿景、价值观”这一公理上“生长”出来的定理和治理体系。住房公积金行业的每一个从业人员都有向上、向善的心理,都拥有积极向上,干事创业的激情,关键在于如何形成一种氛围,形成公积金特色职业文化。我们要加强单位软环境体系建设,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方法,做实文化建设,把“软”的做“硬”,把“虚”的做“实”,让干部职工在“于无声处”、“和风细雨”中成长为高素质人员,在“一切为了住有所居”的崇高使命引导下,敢于创新、敢于改革,实现“人员健康成长、事业健康发展”,促进住房公积金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