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长三角住房公积金一体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以来,安徽省马鞍山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马鞍山中心”)主动“融圈入群”,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核心要义,在跨区域服务协同、数字赋能革新、释放政策红利等方面持续发力,助力奏响长三角住房公积金一体化发展“协奏曲”。
主动融圈拓维 绘就“同心圆”
马鞍山中心把破除思维壁垒作为融入一体化的“先手棋”,通过党组会、中心组学习、职工讲堂等载体,为精准对标绘制“蓝图指引”。
聚焦数字化转型、灵活就业缴存等关键领域,马鞍山中心分批次组织业务骨干赴沪苏浙实地调研,选派年轻干部赴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跟班实训,找准找实差距和不足,为经验的借鉴转化提供“操作手册”。
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住房公积金数字化建设资金来源不足的关键问题,马鞍山中心学习借鉴常州、淮安做法,经市住房公积金管委会审议,将数字化发展费用列入住房公积金业务支出,夯实一体化发展的“资源保障”。
打破区域壁垒 扩大“朋友圈”
马鞍山中心将沪苏浙用户思维、极简审批等理念转化为本地实践,率先对接长三角住房公积金“一网通办”平台,围绕职工异地购房、退休提取等高频场景提供9项高频服务,通过“一网通办”平台累计办理各类跨区业务18.78万笔。
同时,根据职工需求在“跨省通办”平台上线14项服务事项;同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和“无证明城市”建设,完成企业信息变更、个人住房贷款购房等7个“一件事”开发工作,支持64项证明材料刷脸直接获取。
此外,深化“信息协查”筑牢监管防线。以构建风险联防联控体系为目标,与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共建“异地购房真实性核查协作机制”,对异地购房提取等业务实施“秒级核验”,及时拦截查处利用虚假材料及信息违规使用住房公积金行为,营造诚信规范的住房公积金使用环境。
重塑业务模式 攻克“梗阻点”
马鞍山中心锚定解决职工“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难点,提供7×24小时服务,并拓展共享数据应用场景,实现不动产、户籍等15项数据高效共享,开通了覆盖全业务类型共23个服务事项的一键智能审批。
针对群众偿还商业贷款资金周转压力大这一堵点,马鞍山中心借鉴跨区合作经验,与受托银行签订数据共享协议,开通全国范围内按月划转住房公积金偿还异地商业贷款业务,帮助缴存人使用个人账户余额按月偿还商业贷款,降低还款压力,提振消费信心。
释放政策红利 惠及“千万家”
马鞍山中心借鉴沪苏浙经验,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全面放开异地住房公积金贷款限制,满足跨城置业需求;给予新毕业大学生就业补贴,实施新业态人员“灵活缴、灵活用、灵活转、灵活退”政策。
据统计,马鞍山中心已累计办理异地住房公积金贷款6.2亿元,新增灵活就业缴存6000余人,彰显区域协同发展带来的共富共促效果。
为增加“邻聚力”,马鞍山中心将宁马协同作为一体化发展的先行“试验田”,与都市圈城市中心签署《宁马两地住房公积金业务服务合作协议》《南京都市圈住房公积金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实现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和跨城使用,相互赋能推动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马鞍山中心还借鉴台州市经验做法,把好政务服务增值“风口”,与受托银行签约实施“公积金+金融”惠民助企合作协议,推出低门槛、低利率的“公积金信用贷”产品,构建惠民助企服务生态。